标准详情

标准号:GB/T 3836.22-2023 有效

中文名称:爆炸性环境 第22部分:光辐射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措施

英文名称:Explosive atmospheres—Part 22: Protection of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optical radiation


标准组织

【GB】 中国国家标准

CCS分类

【K35】 防爆电器

ICS分类

【29.260.20】 易爆环境用电气设备

发布日期

2023-12-28

实施日期

2024-07-01

废止日期


被代替标准
GB/T 3836.22-2017(全部代替)
代替标准
被采用标准
采用标准
引用标准

修订记录
标准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爆炸性环境用发出光辐射的设备的要求、试验和标志,也包括位于爆炸性环境之外或由GB/T3836.1中列出的防爆型式保护,但产生的光辐射会进入爆炸性环境的设备。 本文件包括Ⅰ 类、Ⅱ类和Ⅲ类以及EPL Ga、Gb、Gc、Da、Db、Dc、Ma和Mb。 本文件适用于波长范围为380μm~10μm的光辐射。包括下述的点燃机理。 ——表面或颗粒吸收光辐射后,温度升高,在某些条件下,会达到点燃周围爆炸性环境的温度。 ——在罕见特殊情况下,强光束聚焦处激光直接击穿气体。产生等离子和冲击波。二者最终成为点 燃源。接近击穿点的固体材料会加剧这个过程。 注1:见引言a)项和d项的介绍。 本文件不包括紫外线辐射的点燃和爆炸性混合物本身吸收辐射造成的点燃,也不包括爆炸性吸收物或自身含有氧化剂的吸收物以及催化吸收物造成的点燃。 本文件规定了适用于大气条件下光辐射设备的要求。 本文件是对GB/T3836.1通用要求的补充和修改。当本文件的要求与GB/T3836.1的要求有冲突时。本文件的要求优先。 本文件适用于: a)激光设备; b)光纤设备; c)光线聚焦在危险场所内的一点上的任何其他汇聚光源或光束。 注2:透镜和反射器等光学元件能够将发散光转换为汇聚光束。 本文件不适用于具有以下情况的光辐射设备和传输系统。 ——符合GB7247.1的1类限值的用于EPL Mb、Gb或Gc和Db或Dc应用的激光设备。 注3:参考的1类限值是指按照GB 7247.1在距光辐射源一定距离处测量的小于15mw的发射限值,该测址距离反映在防爆应用中。 ——光线未在危险场所内聚焦的发散光源或光束。 ——不是光纤设备一部分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单根或多根光缆; ·符合相关工业标准,具有附加保护措施,例如坚固的电缆、导管或线槽(对EPL Gb、Db、Mb、Gc、或Dc); ·符合相关工业标准(对EPL Gc或Dc)。 ——上述a)~c)中定义的光辐射源,光辐射完全包含在符合以下适合于EPL的防爆型式的外壳中,或规定的最低IP等级的外壳中: ·隔爆外壳‘'d"(GB/T3836.2); 注4:隔爆型“d”外壳是合适的,因为外壳内山光辐射和外壳内吸收物相结合引起的点燃受到控制。 ·正压外壳‘'p"(GB/T3836.5); 注5:正压外壳"p”是合适的。因为有防止爆炸性气体环境进入的措施。 ·限制呼吸外壳“nR"(GB/T3836.8); 注6:限制呼吸的“nR”外壳是合适的。因为有防止爆炸性气体环境进入的措施。 ·防尘外壳“t"(G/T3836.31); 注7:防尘外壳“t”是合适的。因为有防止爆炸性粉尘环境进入的措施。 ·防护等级至少IP6X,预期无内部吸收物。符合GB/T3836.1中"外壳试验”的外壳。  注8:防护等级至少IP6XB符合GB/T3836.1中“外壳试验”的外壳是合适的,因为有防止吸收物进入的措施。预计在外壳打开时避免了任何吸收物的进入。
归口单位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执行单位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中创新海(天津)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合隆防爆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安电子有限公司、燎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临防爆电器有限公司
起草者
王巧立、徐建平、张刚、殷红、龚范昌、赵宏、王金辉、徐建文、郑天际、曾昆雷、周果、张胜余、董姝、李向应、翁振克
简评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