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标准号:GB/T 5226.1-2019 有效

中文名称: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英文名称:Electrical safety of machinery-Electrical equipment of machines-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标准组织

【GB】 中国国家标准

CCS分类

【J09】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ICS分类

【29.020】 电气工程综合

发布日期

2019-06-04

实施日期

2020-01-01

废止日期


被代替标准
GB 5226.1-2008(全部代替)
代替标准
被采用标准
采用标准
引用标准
IEC 60947-5-5(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034-1(不注日期引用) GB/T 16895.22-2004(注日期引用) IEC 61439-1(不注日期引用) ISO 13849-1(不注日期引用) GB/T 16895.23-2012(注日期引用) IEC 60417(不注日期引用) GB/T 16895.21-2011(注日期引用) IEC 60529(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664-1(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072(所有部分)(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947-3(不注日期引用) IEC 61310(*)(不注日期引用) IEC 62023(不注日期引用) IEC 61558-1(不注日期引用) IEC 61558-2-6(不注日期引用) GB/T 16754-2008(注日期引用) GB/T 16895.5-2012(注日期引用) IEC 61140(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445:2010(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072(*)(不注日期引用) IEC 61310(所有部分)(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947-6-2(不注日期引用) ISO 13849-2(不注日期引用) IEC 62061(不注日期引用) GB/T 16895.6-2014(注日期引用) IEC 60364-1(不注日期引用) GB/T 16895.3-2017(注日期引用) IEC 60947-5-1:2003/AMD1:2009(不注日期引用) IEC 61984(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947-2(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309-1(不注日期引用) ISO 7010:2011(不注日期引用) IEC 60947-5-1:2003(不注日期引用)

修订记录
标准摘要
GB/T5226的本部分适用于机械(包括协同工作的一组机械)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序电子设备及系统,而不适用于手提工作式机械。 注1:本部分是通用标准,不限制或阻碍技术进步。 注2:本部分中的“电气”一词包括电气、电子和可编程序电子三方面(如电气设备是指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和可编程序电子设备)。 注3:就本部分而言,“人"(Person)一词泛指任何个人包括受用户或其代理指派,使用和管理上述机械的人。 本部分所论及的设备是从机械电气设备的电源引入处开始的(见5.1)。 注4:IEC60364系列标准给出了建筑物电气装置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的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部件,其标称电源电压不超过1000Va.c.或1500Vd.c.,额定频率不超过200Hz。 注5:工作在较高标称电源电压的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部件的要求见IEC60204-11。 本部分不包括所有技术要求(如防护、联锁或控制),这些要求是其他标准或规则为保障人身免遭非电气伤害所需要的。对有特殊要求的各种类型机械对安全性可提出特殊要求。 本部分具体适用于(但不限于)3.1.40所定义的机械电气设备。 注6:附录C所列举的机械,其电气设备属于GB/T5226本部分的范围。 本部分未规定下述机械电气设备的附加和特殊要求: ——露天(即建筑物或其他防护结构的外部)机械; ——使用、处理或生产易爆材料(如油漆或锯末)的机械; ——易爆易燃环境中使用的机械; ——当加工或使用某种材料时会产生特殊风险的机械; ——矿山机械; ——缝纫机、缝制单元和缝制系统(包括在IEC60204-31中); ——起重机械(包括在IEC60204-32中); ——半导体设备(包括在IEC60204-33中)。 直接用电能作为加工乎段的动力电路不属于GB/T5226本部分的范围。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1)。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执行单位
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
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固高科技(深圳1) 有限公司、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济宁科力光电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琦星电子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皮尔磁工业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起草者
黄祖广、龚小云、赵钦志、薛瑞娟、胡文海、李志宏、武艳红、姜耀林、陈忠、曾杨、何宇军、于俊贤、蒋睁、黄麟、阴昆、陈晓斌、刘泽华、何捷、王江东、邵松娟、黄之炯。
简评
备注